警惕!车内这3样东西正在影响孩子健康!您深入了解过吗?

儿童健康资讯 1077

(一)触目惊心!这些车内隐患正在伤害孩子


近日,广东惠州一名5岁男童因车内娱乐屏夹断半截食指,鲜血淋漓的悲剧引发家长揪心。您知道吗?其实还有更隐蔽的威胁,藏在日常带着小孩出行的每一次旅程之中:


  • 电池辐射争议前几天看到有博主曝某品牌新能源车因电磁辐射超标被乌兹别克斯坦海关叫停的消息,引起家长对长期健康的担忧

  • 车内毒气(VOCs):暴晒后车内甲醛浓度可达日常5倍 [来源凤凰周刊],非高浓度的甲醛无色无味;

  • 儿童晕车被忽视:电车加速快、密闭空间气味难散。跟身边很多朋友交流,超7成朋友的小孩有过晕车,有的被迫“弃车出行”。


202504181744971920550150.jpg   


(二)面对车内3大健康威胁,您有行动了吗?


  • 电池辐射:离远点更安心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对新能源车电池的电磁安全一直有顾虑。很多车企虽然也有电池辐射类检测,但他们同时也有销售目标,以及多数检测场景是在实验室完成,所以车企的检测报告我是打问号的。

电池辐射是什么?就像“看不见的能量波“,手机信号、Wi-Fi、微波炉工作时都会产生,新能源车充电/行驶时电池和电机也会释放这种波动能量,这种能量(电磁波)会随着距离增加快速减弱,金属能屏蔽大部分辐射。电磁辐射不是电离辐射(X光/γ射线),不会对人造成直接伤害,但是否会造成慢性伤害,才是家长最担心的 [因为科学已知的信息还是太少]。

家长行动:

1)选车:优先选择通过电磁安全测试的车型(EMC电磁兼容测试,车辆参数表可查)

2)检测:不依赖车企的检测报告,可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以及自己选购电磁辐射检测设备随时随地检测

3)坐车:行车时避免儿童紧贴电池/电机区域(预先了解本车电池/电机的位置),选择防辐射坐垫,保护生殖器区域

4)充电:快充桩工作时,不要让孩子待在车内,尽可能远离充电桩

重点记住一句:离远点,更安心。

  • 车内毒气:甲醛、苯的“温柔陷阱”

劣质座椅胶水、塑料件、皮革等释放甲醛、乙醛、苯等有害气体,儿童呼吸频率高,吸入量是成人2-4倍!有实测数据显示60款车型在暴晒后仅2款车型的甲醛达标,最高的甚至超过了国标的4.5倍[来源懂车帝实测数据]”。

甲醛是什么?家里/车内的隐形坏蛋,低浓度时无色无味,高浓度时会刺鼻的气体。藏在:胶水、粘合剂、家具、墙漆、木地板、部分皮革/布艺……尤其喜欢新房、新车,劣质材料。温度越高甲醛释放越快,今天除完后天又有。新车封闭12天后,气温每升高1°,VOCs浓度增加5%-8% [来源某博主引述哈佛和北理工联合研究的结果]。甲醛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已是众人皆知,如果您还不知道,建议网上搜一下。

家长行动:

1)开新车:拆除座椅塑料膜、地垫包装,替换廉价劣质地垫、方向盘套,物理隔离污染源,前3个月尽量减少儿童乘坐时间

2)停车:优先选择地下停车场,或在阴凉处停车(不要为了省点停车费,停在光秃秃的区域暴晒,要知道暴晒后车内温度可达60°)

3)出发前:4门全开通风5分钟(暴晒后通风15分钟),再开启空气外循环降温,车内温度28°以下再让孩子上车

4)行驶中: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没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可选购带甲醛传感器的车载空气净化器)

5)日常:主动吸附分解,摆放活性炭包(避免劣质碳释放粉尘),喷涂光触媒或甲醛分解酶(需选无二次污染的产品),使用甲醛检测仪定期检测

6)其他行动:儿童安全座椅选择E1级环保认证产品,使用湿布擦拭儿童安全座椅表面(避免酒精溶解胶黏剂),定期拆洗布套

  • 晕车:不止是“难受”

电车加速急、大屏幕晃动加剧前庭紊乱,幼童晕车率达70%。好好的行程规划,要是遇上小孩晕车呕吐,整个旅程哪里还有好心情。作为家长,更是担心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

晕车是怎么产生的?孩子耳朵里的平衡感应器(前庭)觉得在动,但眼睛(比如玩手机/看书)却说没动,大脑收到矛盾信号就“懵”了,加上鼻子还闻到异味真是雪上加霜。另外,还有观点认为跟电磁辐射可能也有关系(有待科学论证)。

家长行动:

1)防范:让孩子看远处的风景(帮大脑统一信号),用U型枕减少晃动感,关闭车载娱乐屏,不看手机、不看书,净化车内空气,消除车内异味,或逗孩子睡着

2)提醒司机:开车要平稳一些(电车司机们,展示您的电车驾驶水平的机会来了!)

3)应急:闻橘子皮或橙子皮/柚子皮的气味(收到大量家长的正面反馈),准备塑料袋随行,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避免吐在车上


写在最后:

孩子的健康,经不起一次侥幸。 当车企追逐“冰箱彩电大沙发”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守护车内每一寸空间、每一口呼吸的空气。铠甲润行——为守护儿童出行安全与健康而努力!诚邀您也一起加入行动。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